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丨端午消费掀“热浪” 假日经济活力足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东 编辑:唐盈 2024-06-11 15:25:25
时刻新闻
—分享—

□王小东

到古镇、园林沉浸式感受民俗风情,去文博场馆体验“端午奇妙游”,在剧院、艺术中心领略“诗意端午”之美……据在线平台数据显示,端午假期文旅预订单量同比增长接近70%,“国潮端午”成为假期出游主题。“热力端午”接棒“最火五一”,透过假日消费,我们可以看到“假日经济”的“热”力与活力。

今年以来,从年初的冰雪经济到每个长假的假日经济,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热点为消费市场的恢复不断增添新动力,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持续恢复态势。与此同时,今年端午也是年轻人的“旅游节”,恰逢中高考结束和大学毕业季的到来,“00后”成为出行主力军,彰显个性、互动感强的“年轻态”休闲方式备受青睐。而各地不只龙舟,皮划艇、桨板运动火热“出圈”;从“体验中式美学city walk”,到“国风集市”,再到“穿着汉服去簪花”,越来越多年轻人也让特色民俗、传统文化等关键词深刻融入他们的出行场景。

当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连接,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才能更好激活蕴藏其中的深邃文化基因,创造出深度融合、喜闻乐见的新场景,从而激发出更多消费潜力。今年端午也有新变化:比如粽子的“礼品属性”大大降低,这背后反映出日趋理性的消费观念、更加成熟的文化心理;再如民俗体验游走红,文化各领域消费需求在端午节假日得到集中释放,不仅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也为擦亮地方特色文旅名片提供了机会。加之,从文博游到古镇游,“新中式”旅游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相结合,文化各领域消费需求在端午节假日得到集中释放,舞剧、演唱会、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同样热度不减,让热气腾腾的“端午经济”,为人们提供更多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

各地立足自身区位、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梳理地方特色端午习俗,推出了一系列“非遗嘉年华”“民俗文化周”等节庆活动。同时发挥文创产品“承载文化、引领消费”的独特作用,联合设计机构,开发研制各类文创伴手礼,既有粽子、香包等传统物件,又有融入现代审美、契合时尚需求的创意产品,以文创“种草”,满足消费者“逛吃游购娱”的多元需求。正如京杭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12支龙舟代表队齐聚北京什刹海,划龙舟劈波斩浪迎端午;江苏省淮安市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剪纸、线编、草编等非遗技艺,粽子、彩绳等端午文创齐上阵;重庆市永川区青峰镇舞龙、打腰鼓、打糍粑、包粽子等民俗活动陆续登场……让我们在感知端午魅力中,让中国传统节日更“红”更“火”。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大盘,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当前,各地“假日经济”正不断解锁“新业态”“新产业”赛道,让单一的节日消费向多元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实现“假日+”融合发展,让中国经济“花开四季”,将季节性“限定之美”转变为持久的文旅产业,推动“中国号”行稳致远。

来源:红网

作者:王小东

编辑:唐盈

本文为商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w.rednet.cn/content/646840/55/1399001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商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