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在重庆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参观。华龙网供图
西部陆海新通班列。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供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婷婷 重庆报道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策源地和首发站,去年沙坪坝区运量位列重庆市第一。借着这股开放的东风,沙坪坝拓通道、强枢纽、聚产业、提能级,以开放的格局迈开发展的步伐。
11月11日,“陆海之约”全国网络媒体重庆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题传播(重庆站)活动走进沙坪坝,见证沙坪坝借开放之风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
以路为媒
夯实通道建设基础
通道对一个内陆地区的意义不言而喻。
沙坪坝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策源地和首发站,也是重庆跨越山海、联通世界的“第一站”。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也是沙坪坝发展的重大机遇。
在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记者们看到了重庆市由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的转变,枢纽与城市协同发展。
“2007开工建设时,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一片农田。现在,中心站已建成4条集装箱作业线,每条作业线长800米,可容纳整列火车同时装卸,有8台40吨轨道式龙门吊,年作业能力可达85万TEU。”中铁联集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有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中新南向通道铁海联运常态化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前身),在重庆团结村首发。西部地区正式进入了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并重的时代。
通道结网,能级提升。如今几年过去了,位于沙坪坝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早已形成“四向齐发”开放格局。
从2017年48班到2022年1486班,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班列开行量增长超30倍,以通道为纽带,联动国内18省69市138个铁路站点,辐射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73个港口。
不止如此,沙坪坝的好消息、新动向仍在不断传来。
“今年上半年,沙坪坝开行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567列,运输箱量2.83万标箱,涉及货值40亿元,3项核心指标均为全市第一。”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开通重庆—万象—新加坡铁公联运线路;首开东盟水果中老班列、对欧新能源车班列;新增德国汉堡海外分拨仓……
以路为媒,因路而兴。沙坪坝依托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及重庆区域公司和沿线广大相关主体的携手共建,进一步提高产业及区域协同发展能力,赋能西部陆海新通道持续跑出“加速度”,为全区的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积蓄潜能。
开门迎客
推动口岸建设布局
通道畅通后,如何提升综合服务品质、服务能级,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成为了沙坪坝摆在面前的问题。于是,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便应运而生。
无水港,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
走进忙碌的建设现场,记者看到,项目的集装箱堆场、办公楼等已基本建成,一期的部分工程已经投用,集装箱堆场区整齐码放了数百个集装箱。
随着口岸功能的不断完善,通道运输的货物也极大丰富,覆盖的区域也更加广泛。
“我们的进口整车和行邮数量位居内陆口岸首位。”据重庆铁路口岸运营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沙坪坝先后获批了4个口岸功能,一个是进口整车、另一个是进口药品、进口国际邮件、进口肉类。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沙坪坝围绕降本增效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
通过数字化改革,压缩进出口通关时间,现在铁路口岸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同期分别压缩91%和95%。通过创新集装箱车架装载技术,运输成本降低近50%。
得益于口岸功能的完善和不断降本增效,目前货物的通关货值十年里增长10倍,达到了100亿美元/年,位居内陆口岸第一。
从“带头开放”到“带动开放”,随着沙坪坝的通道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将凸显出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促进西部各省区市进一步融入通道建设。
产业转型
加强优势变现升级
让贸易赋能产业的发展,才能做好口岸经济的大文章。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红利是搭上开放的顺风车,实现经济飞跃发展的关键。
对此,沙坪坝做了有益尝试:在重庆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一台台进口车正在拆箱,等待着通过各项通关流程,到达客户的手中。
“大家看到的这些车都是客户已提前支付过订金的。”重庆铁路口岸物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自重庆开放铁路口岸后,整车进口运输时间比沿海口岸的海运省时三分之二以上,时间更快,成本更低,车的价格也更具竞争力。
不光是进口车,更多的“重庆造”通过沙坪坝“出海”。通过服务庆铃、小康、宗申等投资出海、贸产共建;助力巫山脆李、荣昌血橙、綦江辣酱等地方特色产品走出国门,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集聚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等重点企业超过8000家,每年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市场交易额超过7000亿元。
当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基本实现运输双向平衡,去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盟国家运输5.3万标箱、货值135亿元,带动重庆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从2017年的794.2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266亿元。
“今年上半年,沙坪坝区紧紧围绕争当内陆开放'领头雁',在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担纲担责,铁海联运班列、运输箱量、货值三项核心指标均为重庆市第一。”沙坪坝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沙坪坝力争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配置资源、拓展市场,做大口岸经济,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增强城市能级。
建成十年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市场主体从不到200家增加到现在的5400余家,税收从1000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55亿元。如今,经由沙坪坝的“起点”,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越来越多的“重庆造”正一路向南,跨越山海,抵达世界各地。
来源:红网
作者:王婷婷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商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