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949》舞台剧舞台全景。重庆1949大剧院供图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3日讯(记者 王婷婷)11月11日,“陆海之约”全国网络媒体重庆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题传播活动走进重庆1949大剧院,去看看《重庆·1949》何以用一台剧成为重庆的一张“红色新名片”,又以何种形式重现当年的红岩故事。
“截止到今年11月,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已开演超千场,观众反响热烈。”重庆1949大剧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剧以重庆解放前夕为背景,立足磁器口,以声、光、画的沉浸式舞台与360度的“动”舞台科技,以舞台剧的形式为重庆打造了一出精美绝伦的“红色浪漫”。
“碰撞”
现代化的冷峻轮廓与动乱时期的红色内核
重庆·1949大剧院是国内第一家以剧名命名的大剧院,该项目选址重庆市沙坪坝磁器口,剧情以讲述了1949年重庆解放前夜,各界爱国爱党人士为迎接新时代的来临而发生的各种感人至深的故事。
该剧院设计团队结合对红色主题和地域文化进行了深刻挖掘,设想出了以一个观演合一的大空间剧场为主体,并根据主体布局其他功能的方案。剧院建筑的主体是一个长80米、宽72米、高26米的观演合一的大厅空间,剧场内与观演相关的所有空间和设备如旋转看台、活动舞台、威亚平台、大型活动布景等等,都与剧情的发展紧密相关。
“舞台的5个环独立运转,在运转过程中会分很多方向运动,每十度变换一个场景,一共可变换出6000多万个可视场景。”《重庆·1949》总出品人、重庆兴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晓平表示。
重庆·1949大剧院“现代化的冷峻外形与动乱时期的红色内核碰撞诠释出了一出新时代重庆城的“红色浪漫”。
“融合”
技术加持内容 “声、光、画”沉浸式舞台体验
汽车声、枪声、报童叫卖声……无数个声音再现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用72个台阶砌成的磁器口码头、用约2000根柱子搭建起18米高的世界最大室内吊脚楼建筑群、用160个独立顶部悬吊电机组成灯光舞美装置……正是这些设备构造出纵深的空间感以及逼真的场景。
这些设计不仅完美再现了40年代重庆的城市风貌,也让观众与演出融为一体,经历一场身临其境的独特观演体验。
“蝶变”
拓展各类活动 激发剧目持续活力
“通过观演,观众们可以真实感受到革命先烈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和不怕牺牲的顽强意志,对红岩精神有更深的领悟。”重庆1949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使剧目葆有活力,《重庆·1949》的出品方与企业、高校持续展开合作,积极拓展各类活动。
重庆1949大剧院常态化演出的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公演至今,已获重庆市首批“演艺新空间”、国际奖项协会(International Awards Associates)缪斯设计奖(MUSE Desgin Awards)“2022年度设计金奖”,并入围了中国旅游协会第四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案例奖项评选。在今年7月,《重庆·1949》还获得国家文旅部评选的全国沉浸式业态示范案例称号。
正是重庆1949大剧院的不断创新,使得红岩精神得以在这座现代城市中发芽,持续谱写出一部“红色浪漫”的壮丽史诗。
来源:红网
作者:王婷婷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商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