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共舞长江经济带 长沙跳的是哪支“舞”?

来源:红网 作者:赵翼鹏 余雅琴 编辑:吕周阳 2021-12-22 09:17:3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赵翼鹏  余雅琴 长沙报道

大江东流,奔腾不息,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长江纵横6300余公里,以领舞之姿,造就出华夏大地上的千年文脉。江河接力下,绵延弯曲的汩汩江水流经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等11个省级行政区,长江经济带覆盖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12月1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湖南省委网信办、新华网主办,长沙市委网信办承办的“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主题活动开启,30余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湖南省及长沙市重点新闻网站媒体代表齐聚湖南长沙,一探长江经济带如何在千年文脉的湖湘大地上奔流共舞。

文脉承古今 一支“古典舞”

奔赴,是一条河流与生俱来的使命,宛若丝带般的江河道上,历史的古老文脉也得以在奔赴之中传承。

湘赣交界处,浏阳河从大围山中奔涌而出,并由此奔赴湘江,大围山深处密布的竹林后,活动首站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道官冲组便坐落于此,“中国非遗生态村”则是道官冲的又一名号。

为了传承好非遗文化,道官冲在李锋等非遗保护志愿者的努力下,一座古法造纸研学馆在此建立。

浏阳的县名最早可追溯到东汉,素有“千年古县”美誉,对于道官冲的村民而言,浏阳河畔的千年,最终凝聚在一张纸的诞生过程之中。

大围山区盛产的楠竹是浏阳古法造纸过程中最重要原料,到清乾隆年间,浏阳手工造纸业达到鼎盛时期,石古山一带(今张坊镇上洪村)手工纸被朝廷官府纳用,有“贡纸”之称。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在机械造纸工业的冲击下,手工作坊式的古法造纸到了生死关头,浏阳手工造纸技艺也仅在道官冲存续,不仅传承人越来越少,造纸厂也由原来的厂房变成了家庭作坊。

为了传承好非遗文化,道官冲在李锋等非遗保护志愿者的努力下,一座古法造纸研学馆在此建立。研学馆馆长刘兰介绍,村民依靠造纸生产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通过开发“非遗+研学”“非遗+民宿”等项目,延伸了非遗文化产业链,带动当地村民增收,道官冲走出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如今,研学馆已列入“长沙市示范性非遗传习所”和“浏阳市专业科普场馆”,道官冲也被纳入浏阳市十四五重点规划项目以及湖南省文旅厅10条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线路,道官冲非遗生态村成为探索非遗在地活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示范案例。

不远处的大瑶镇,则将传承千年的烟花产业“蝶变”成为现代浏阳的又一名片。

从爆竹声声到烟花朵朵,带着人们的朴素愿望和美好祝福,浏阳花炮从湘东一隅走向世界。

《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浏阳花炮是久负盛名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是湖南名优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迄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初时浏阳便誉为“鞭炮之乡”。2006年,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烟火舞长天,灿烂如星陨。

“世界上每燃放三朵烟花,就有一朵来自浏阳。”

记者观察到,2020年浏阳花炮产业集群总产值202.9亿元,出口总额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内销总额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2021年1-10月全市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201.8亿元,从湘东一隅走向世界,浏阳花炮从一件手工作坊小物成长为了县域经济重要支撑。

文创赋活力 一支“现代舞”

当浏阳河汇并湘江,一江两岸的画卷便由此铺陈开来,面对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需要,湖湘儿女锚定“创”字文章,跳动一支青春活力的“现代舞”。

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核心区域中,风景如画的后湖艺术园如今已是不少市民游玩休闲的好去处,但在2016年以前,此处却是湘江以西最大的城中村。

绿树红英,青石白墙,风格迥异的现代化艺术馆绕水排列,依山坐落,构建了湘江岸边的艺术园——后湖艺术园。梁山摄

改变始于2016年11月,岳麓区对后湖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到如今,岳麓区已累计投入30亿元实施综合整治工程,坚持“文创 +科创”精准定位,通过“灵气”与“创意”的强力加持,将原本破旧的后湖民居改造成一栋栋建筑艺术品和“网红”作品。

综合整治后的后湖园区,不仅景色宜人,还吸引了博识峰云、三重理想、视码空间、中诚设计、湖南大学空间设计研究所等一批科创、设计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如今更有上百位艺术家入驻,正全力朝着打造“建筑、文创、文艺”三个高地的道路之上迈进。

在靳江河穿流而过的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最热闹的莫过于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这座极具现代气息的影像艺术馆是年轻人心目中的“打卡圣地”,社交平台上,这里的安保人员还曾因为拍照技术太好而登上热搜。

自入口走进,这座纯白静谧的影像艺术馆正等待着与游客们相遇,共鉴城市光影。

106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让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成了目前国内最大公益影像艺术馆,集影像收藏、学术研究、展览展示和公共教育四大板块为一体。

同时,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构建了中国最丰富的历史摄影博物馆馆藏系统,以开放包容的格局,组织学术研究和展览;以链接共享,兼容各种学科,传播公共教育;以艺术+科技、艺术+产业的创新运营模式,搭建影像艺术公共服务平台;以“典藏中国”学术项目收藏中国历史;以“青年艺术计划”项目为青年影像创作者提供共生引力。

文化靓城市 一支“交谊舞”

文化,永远是一座城市中不可忽略的亮丽底色,当历史与当代相遇,古城亦可焕新颜,一支动人的“交谊舞”正悄然上演。

12月20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登上天心古阁,探寻古城长沙的独特记忆。

在长沙现代化的建筑群中,有一座青砖黛瓦白墙的古楼阁屹立其中,装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城市记忆。

“登天心阁而知古长沙。”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天心阁一直都是长沙的城市名片。几百年来,雄踞长沙城南的天心古阁,不仅是这座古老城市历史的缩影,也是这座英雄城市文运昌盛的见证,与往昔紧紧相连的天心古阁,如今正多措并举,只为延续文脉,留存记忆。

作为历史文化遗迹,天心古阁近年来以多元活动为载体,传播历史文化。通过“怀旧”主题的系列赏灯活动、“见证”主题的风车展、非遗展、“我们的节日·天心月圆”中秋游园活动等,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感受历史与传统文化。

同时,天心古阁以文化展陈为抓手,以“览长沙百年风华,振湖湘人文之魂”为主题重新布展,通过艺术图版、创作浮雕、互动触摸屏等手段为建筑本身加载了丰富内涵与丰饶触感。

在文旅融合上,天心古阁亦有自己的“通关密码”,建党百年之际,新修定湘门,并与县正街、都正街等历史老街连接起来,确立天心阁为“红色旅游基地”,积极开展古城墙、崇烈亭等文物的修缮。

而离天心古阁只有几个街巷相隔遥望的西文庙坪,这样的历史与现代的“交谊舞”,也正在发生。

西文庙坪片区有机更新项目让老街换了新颜,但曾经的历史记忆仍完整延续。

2018年以来,长沙启动实施老城区有机更新,探索出一条“以留为主,留改拆并重”的新路子,优化了城市空间功能,保留了老城区街巷肌理,中心城区城市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向往的城市”。在长沙,正是以文化为魂推动城市的有机更新,突出了“老长沙、新气质”,留住了山水洲城的灵魂空间所在。“突出宜居性,留住老长沙”,有机更新赋予了西文庙坪片区新的生机和活力。

西文庙坪片区有机更新项目东起长郡中学、西至湘江路、南临城南西路、北达人民西路。项目于2018年8月启动建设,包括“道冠古今”牌坊、梅公馆、泉嘶井等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修缮,学宫门正街、古潭街、豆豉园等历史街巷打造。

如今,西文庙坪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四期工程均已完成施工。居住在西文庙坪的郭老先生说,现在街坊邻居们都盼望着改造后,西文庙坪能像太平街、都正街一样变得漂亮、整洁、繁华。

溪汇成河,百川归海。奔腾的江河总会在流经之城培育出相似的品格,它们不停向前、始终包容,生生不息的长江载着千年文脉,从历史中来,朝未来而去,携当下共舞。

来源:红网

作者:赵翼鹏 余雅琴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商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w.rednet.cn/content/2021/12/22/1066732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商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