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非·案例方案典范丨易货贸易新模式 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非经贸博览会 编辑:朱婷劼 2021-11-02 11:04:2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是中非经贸合作的结晶、典范,是中非经贸博览会核心亮点之一。自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征集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经中非经贸博览会组委会严格评审,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集》共选入49个优秀案例方案,涉及九大经贸领域。9月17日起,我们逐一对49个案例方案进行梳理,简要摘录,以飨读者。

中非易货贸易案例

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设立于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落实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关于探索对非易货贸易要求的指定试点主体单位。公司秉承服务、共赢的原则,借助现代易货贸易新模式,服务于广大中非商户,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案例背景

中国连续12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家。非洲国家拥有大量咖啡、可可等非资源类产品,与中国的机电产品、纺织服装、高新技术产品、化工原料等形成互补。由于大部分非洲国家外汇储备不足且货币币值不稳定,中非国际贸易面临诸多困难,易货贸易正成为中非经贸往来的重要选择。

2020年9月获批成立的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其总体方案中,鲜明提出“建设非洲在华非资源性产品集散和交易中心。探索开展中非易货贸易”。在此基础上,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开启了中非易货贸易的探索之路。

二、实施情况

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以促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为目标,借助现代易货贸易新业态,致力于探索中非易货贸易主体间包括交易撮合、交易结算、通关、退税、供应链金融等在内的综合服务。

截至目前,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已探索性开展了两笔典型对非易货贸易业务。

2021年5月 17日和31日,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以易货贸易监管方式报关出口建材小商品前往南非德班港。6月7日,来自南非的西柚从德班港发出,于7月12日到达上海洋山港,7月20日完成清关、检验检疫并送交客户。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分批次完成了总货值为400万美元的2000吨南非西柚与等值的中国建材和小商品的易货互换。

多年来,湖南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袁氏种业)将种子出口到马达加斯加的同时,发现该国美元外汇短缺,袁氏种业面临持有高额马达加斯加货币、无法正常付汇回中国、出口逾期收汇等问题。对此,袁氏种业马达加斯加全资子公司用当地货币采购云母矿,出口给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并由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以易货贸易方式进口后销售,收回人民币转移支付给袁氏种业。在该探索中,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折算成原出口币种后视同为应收外汇,连同原出口文件、易货进口文件以及易货公司与袁氏种业间相关文件申请对原袁氏种业出口金额冲抵核销。

三、方法论提炼

“点对点”易货,突破现行国际经贸体制下美元结算的机制障碍

中国易货主体与非洲国家易货主体在需求、国别、金额均匹配的基础上,在海关指导下创新完成易货贸易报关、审价、通关等,从而解决美元支付问题,构建了符合中非国情的易货贸易新业态。

涉非企业回款易货,以进口非洲货物实现境内人民币支付的易货途径,解决滞留非洲出口货物应收外汇、工程项目应收外汇等合法资金回笼难的问题

针对国内贸易已经完成出口但是无法及时收汇、工程项目公司完成施工但无法正常完成项目款收汇、对非投资主体完成投资产生效益后无法收汇获取回报的情况,以货物为载体、易货贸易为手段实现应收外汇的正常合理回笼。

四、合作前景

中非易货贸易“一站式”解决方案探索形成并推广后,将改变中非传统贸易业态,满足中非经贸合作中非洲大部分国家外汇不足、币值不稳带来的易货贸易需求,避开国际贸易天然壁垒,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和风险,全面提高国际贸易的便利性,从而极大便利中非之间易货贸易的开展,进而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报送单位:湖南省对非易货贸易有限公司

来源:中非经贸博览会

编辑:朱婷劼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商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