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察|湖南:打造中国地方对非合作新窗口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陈奥男 李长宏 张必闻 编辑:朱婷劼 2020-08-18 18:36:59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090101022353.jpg

8月18日,湖南-非洲三国贸易合作推介会在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记者 杨斌 陈奥男 摄影 李长宏 张必闻 长沙报道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湖南启动年内第一场对非重大经贸活动。8月18日,湖南-非洲三国贸易合作推介会暨非洲咖啡街、可可营销中心开业仪式,在湖南高桥大市场举行,坦桑尼亚、加纳、埃塞俄比亚等三国驻华使节出席。这意味着湖南深化湘非经贸合作,朝着成为中国地方对非合作新窗口、中非经贸资源聚集地、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上午的商贸活动仅是“开场”,非洲三国驻华使节下午在湖南省商务厅座谈后,又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报翔的接见并座谈。8月19日-21日,加纳驻华大使、埃塞俄比亚驻华公使还将赴湖南省内相关单位考察对接。可以说,合作加码、务实推进是此次湘非系列经贸活动的主旋律。

打造湘非陆海空立体物流体系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伴随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大力实施,特别是2019年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成功举办,湖南与非洲经贸合作日益密切。

数据显示,2019年,湖南对非洲进出口额35.4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全国排名第九位,中部六省第一位。其中,湖南对非洲出口23.5亿美元,同比增长41.8%;从非洲进口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6%;120多家湖南企业投资非洲,实际投资额突破10亿美元;一批对非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如袁氏种业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杂交水稻种植项目,隆平发展加纳玉米种植项目,非洲可可中国营销中心项目等。

微信图片_20090101013507.jpg

   非洲加纳、坦桑尼亚是全球高质量咖啡、可可的主要生产国。

随着中非合作八大行动第一条举措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长沙,湖南省商务厅依托高桥大市场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的载体优势,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金霞经济开发区、岳阳城陵矶港口和岳阳城陵矶综保区的物流优势,推动建设非洲非资源型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并争取成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说:“此次开业的非洲咖啡街、非洲可可中国营销中心便是非洲非资源型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第一批落地的子中心。”

同时,湖南省商务厅将利用长沙北站内陆港、金霞保税物流中心霞凝港、岳阳城陵矶港、黄花综保区航空港优势,提供湖南及其他省市到非洲的商品贸易物流通道。其中,重点打造长沙北站到广州南沙港的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岳阳与上海的湘沪非江海联运通道,霞凝港到香港的卡航联运、卡海联运通道,湖南与非洲的空中货运航线,形成湖南与非洲陆海空全方位的立体物流体系,面向中部地区,辐射全国。

探索形成中国对非合作“湖南模式”

今年是中非合作关键之年,进一步推进中非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长期举办地,湖南以此为契机出台了《关于落实中非合作八大行动打造中非地方经贸合作新高地的若干意见》。

“与此同时,我们着力建设对非经贸合作长效机制,探索形成中国地方对非经贸合作的‘湖南模式’,打造中国地方对非合作示范高地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徐湘平说。

微信图片_20090101022414.jpg

      8月18日,非洲可可中国营销中心落户湖南高桥大市场。

为此,湖南省商务厅将从八大举措入手。

一是建设中非经贸促进创新示范园。示范园选址高桥大市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设成为中非进出口产品集中展示、交易、推广和易货贸易中心,对非出口产业集聚区和对非出口贸易促进中心和服务中心,非洲国家政府经贸办事处、协会、中非经贸企业的总部聚集基地和孵化基地。

二是打造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以在高桥大市场建设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为中心,由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黄花综合保税区提供物流、仓储、加工、集散等辅助配套服务,打造非洲可可、腰果、咖啡、芝麻、花生、木材、鳀鱼、棉花、干辣椒、海鲜、橡胶等非资源性产品的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对非经贸企业的汇聚中心、对非出口产品的展示交易中心。

三是建设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以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为主要建设单位,整合工商银行和南非标准银行资金流、信息流等优势,打造集政策研究、产品创新、跨境人民币清算、投融资、交易银行、大零售、信息服务、跨境人民币培训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对非金融服务中心。

四是组建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研究会主要提供项目发布、经贸交流、对接撮合、驻地服务、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和展览贸易等相关服务,着力打造具有国际性、开放性、综合性、市场化运作的对非经贸服务平台。

五是组建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依托湖南大学,吸纳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围绕中非经贸合作的重点议题和关键领域,务实开展中非经贸合作研究,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库品牌。

六是深化地方对非经贸合作机制。积极推进湖南与乌干达在农业、矿产、园区、能源电力、旅游等五大领域合作。其中,乌干达湖南工业园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拟分六期开发。一期用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主要引进农产品加工、农用机械、生物医药、服装纺织、电子电器、建筑材料和仓储物流等企业。目前,项目公司已在乌干达完成注册,正在办理土地过户手续。

七是设立中非驻地服务中心。采取“1+N”模式布局,“1”即中非驻地服务中心总部(湖南长沙总部基地),“N”即若干非洲驻地服务中心基地和若干中国(省份)基地,为中非政府、企业以及相关机构提供从经贸信息搜集、对接撮合到项目落地的全链条双向经贸服务。

八是成立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以湖南外贸职院为主要建设单位,联合中国其他职业院校,加强与非洲国家职业学校、企业及政府部门合作,为非洲国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服务中国参与中非经贸合作的企业,为其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中非合作有着广袤的前景。正如徐湘平所说:“湖南与非洲有着发展的共同点、利益的契合点,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我期待,以对非经贸合作机制建设为契机,共同推动湖南与非洲、中非各领域合作行稳致远,再上新台阶。”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斌 陈奥男 李长宏 张必闻

编辑:朱婷劼

本文为商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w.rednet.cn/content/2020/08/19/81912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商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