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点“绿”成“金” 湖南林下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2024-11-14 13:32:29 字号:

点“绿”成“金”  湖南林下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靖州县万亩林下经济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地,松树与茯苓、金丝皇菊、射干等中药材套种。

会同县白土冲箭叶淫羊藿林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地面一排排淫羊藿已进入成熟期,等待收割。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璐 通讯员 张瑜 靖州报道

林下经济,是“不砍树能致富”的绿色朝阳产业。湖南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15%,超过国土面积的一半。如何把这“半壁江山”开发利用好,把林下经济打造成林业新的重要增长极?

11月13日,在怀化靖州举行的全省林下经济工作现场会上,“靖州茯苓”“新化黄精”“石门林蜂”“慈利杜仲”等特色品牌林产品琳琅满目。各市州代表积极交流经验,共同探讨如何推进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各种不同的茯苓加工产品。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生态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而“森林食物”涵盖林禽、林畜、林油、林药、林菌、林菜、林粮等,是我国仅次于粮食、蔬菜的第三大农产品。

截至2023年底,湖南省林下经济面积3610万亩,占现有林地的18.8%;年产森林食品产量超1100万吨,产值605亿元,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已形成林药、林菌、林禽林畜、林果、林特产品、特种养殖、资源昆虫、林下农经作物、特色类茶、特用花卉等10种产业类型,林下经济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无论是靖州杨梅树下套种茯苓,衡阳油茶林下养土鸡,石门林下养蜂……发展林下经济可供选择的品种多、门类广,特别是森林食物是以仿野生种养生产出来的食品,绿色生态无污染,不仅能丰富食物供给体系,更契合农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面对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湖南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发展林下经济 湖南各地“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十方九苓,七出靖州。”这句话的意思是,中药十个药方,有九个要用到茯苓,其中全国七成以上的茯苓来自怀化靖州。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全国茯苓产业的重点县,有“中国茯苓之乡”美称,“靖州茯苓”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在飞山湖西南边,面积达到1万亩的靖州县马园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利用杉木树林间的立体空间,进行多层次种植,模仿野生生态,金丝皇菊、玉竹、黄精、白芨、茯苓等中药材在这里找到了最适合它们的生长环境。

金丝皇菊,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可做泡茶饮。

据了解,靖州以杨梅为代表的林果产业、以茯苓为主导的林药产业、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林游产业、以楠竹为依托的林竹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近三年来,靖州全县林下经济规模从24.8万亩增长到5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产值从25亿元增长到55亿元。

发展林下经济,因地制宜十分关键。

石门县将林下经济纳入县域继茶叶、柑橘之后的第三大农业支柱产业,明确了“北茶南橘中药材,林下种养全域游”的发展布局和“百亿产业”目标任务,以“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为抓手,引导各经营主体和林农重点发展无患子、白三七、中蜂、马头羊等本土特色产业,全县无患子原料林面积超9万亩,林下中蜂养殖突破12万箱。

石门林下养蜂。

与此同时,石门还积极开发森林景观利用和森林康养等业态,白云山、夹山、壶瓶山等生态旅游景点人气十足,形成了“林+药”“林+蜂”“林+游”的综合发展模式。目前,石门全县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突破150万亩,综合产值超30亿元。

从白云山林场高处俯瞰,青山绿水交相辉映。

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融合种养殖、加工、康养等多种业态,湖南各地积极探索林下经济的新模式、新路径,产业提质增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典型案例。

桑植县围绕 “一苗三基地,一园三平台”粽叶产业思路,打造集加工、研发、品牌为一体的产业园区,粽叶产业在促进当地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成效明显;通道县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经济产品虫茶,培育出了钩藤虫茶、青钱柳虫茶等六个虫茶产品,“阿萨多谐”“万佛寨”等虫茶商标颇有知名度,全县虫茶年产量近1万公斤,产值达800万元。

虫茶原料。

虫茶冲泡之后,色泽金黄,韵味十足。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带动林农创业增收

林下经济既是资源约束性行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既能促进农林业增产增效、又能带动林农创业就业,促进乡村振兴。

在中国靖州茯苓贸易大市场,工人正在搬运新鲜茯苓。

全国茯苓(中药材)及其制品电子贸易平台大屏,显示着每日茯苓交易数据与动向。

有专家测算,如石门县发展无患子产业,挂果后平均每亩年产值0.7—1万元,进行萃取加工后可达2万元,可带动400户农民增收;资阳区新桥河镇由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种植积雪草、迷迭香、山苍子等中药材2200余亩,形成芳香中药乔-灌-草有机立体套种模式,每亩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带动附近留守村民就业,年收入可达2万元-3.5万元。

目前,全省122个县市区中102个拥有林区,林区人口占全省农业人口的50%以上,其中,林农1270万人左右,从事林下经济的310多万人,人均每年林下经济收入2800多元。如果把全省适宜林地都利用起来,按每10亩左右林地带动1人就业测算,还可带动240万人就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就有了新动能。

在全省林下经济工作现场会上,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剑波表示,下一步,湖南将通过深化集体林改、强化科技支撑、培育经营主体、做强区域品牌、创新产业业态等举措,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提升林地利用综合效益。

根据已经发布的《湖南省林下经济千亿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力争到 2025 年,全省林下经济发展达到 3500 万亩以上,产值 1000 亿元以上。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与时俱进的湖南林下经济产业,定能点“绿”成“金”,走出一条理念、路径和体系不断优化升级的新路子。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张瑜

编辑:张俊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