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通江达海是湖南地理位置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身处内陆湖南人的胸怀。产业充分融合,交通纵横联接,信息无缝覆盖,文化湖海潮涌……如今,新时代的湖南已然来到海边,正谱写向海而生的全新篇章。红网特别推出“海边湖南”系列报道,记录湖南充分利用临海接海发展优势,紧抓机遇促发展,走好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动人风景。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人才政策24个配套实施办法集中发布。
红网时刻记者 刘志雄 长沙报道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在“2021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100强”中,长沙位列全国前十,居中部城市第一。如何吸引人才,长沙拿出了省会担当。
11月13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人才集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24个配套实施办法集中发布,大体可归为人才引育、创新创业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人才认定机制创新4类。
英国人安东尼是长沙玮希国际学校的高中部主任,在长沙工作、生活多年。在他看来,长沙片区此次发布的政策,非常有吸引力,尤其在对海外人才的支持上,力度非常大。如海外人才新创办企业,最高能申请30万元/年的租赁补贴,对于符合条件的优质项目,最高可申请1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
对于新引进在长沙片区工作的海外人才,按照不同条件标准,可以给予6000元到5万元不等的租房和生活补贴,在购房、子女入学、购买保险以及专业技能评定等方面也都有非常务实的措施。
13日这天,全新改版上线的“长沙人才智慧导航”(电脑端)和“长沙人才”App(移动端)正式上线。新平台集结了全市人才政策资讯和各类创新创业资源,为自贸试验区人才政策、乡村振兴人才政策设立了专区专栏。平台实现了人才政策“一网知晓”、人才服务“一码享受”,充分体现了长沙敬才、爱才的满满诚意。
为了方便海外人才来长沙创新创业,10月29日,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在长沙市雨花区落地并启动运营,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外国人来华工作所涉及的海关、科技、公安相关业务窗口“三窗合一”。
来自俄罗斯的Ilya展示服务中心办理的首张工作许可证。
“三窗合一”后,外国人来长沙工作只需在服务中心一地办理,3个环节最多跑两次,打破了近40km的空间距离,审批环节缩减约50%。通过进一步优化办事程序、简化办事流程,采取网上预约、网上办理等方式,审批时限也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压缩至最快10个工作日,打造了自贸试验区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服务的“长沙样板”。
一年来,湖南自贸试验区牢牢把握“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要求,以高水平人才资源支撑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湖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沈裕谋说,自贸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推动知识创新型的开放,我们要广纳天下贤才来湖南发展。
近年来,在人才强国战略引领下,长沙将人才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类似的人才政策还有不少。如长沙先后出台实施的《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长沙市青年人才筑梦工程实施细则》和“乡村振兴人才8条”等系列人才政策,从高端人才的项目扶持、落户优惠、购房及生活补贴等方方面面,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力求在全国性的“人才争夺战”抢占先机。长沙还启动了海归小镇建设,与一批全国“双一流”高校建立人才合作机制等。
打造人才磁场,长沙已初见成效。据统计,长沙近三年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并成功入选中组部“3+N国家人才城计划”。如今以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长沙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渴求天下贤才。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编辑:周怡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