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湘江中下游东岸的长沙集星码头,一艘艘货轮在河道上来回穿梭,钢铁巨人般的大型集装箱轨道式门式起重机将货物稳稳起吊,堆场与码头间,集装箱转运车辆川流不息……一箱箱货物正从这里出港,经岳阳城陵矶港运往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上半年,长沙集星码头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2万标箱,同比增长0.04%。其中,出口烟花、机械配件分别增长4.04%和5.06%;同时,在光伏产业的带动下,锌精矿进口量同比暴涨235.76%。
“下半年,我们将上线‘集装箱网上营业厅’,实现24小时线上业务办理;计划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铁路集装箱运营场地改造、进出港通道与海关智能闸口改造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海关闸口通行能力、场地综合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指挥调度中心眺望着繁忙的码头,长沙集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勇信心满满地说。
起升速度提升60%!新门机为高效作业注入新动能
作为湖南省主要的外贸进出口通道之一,全省60%以上的出口集装箱都由长沙集星码头发运。大量货物顺利进出港,得益于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智能操作系统的不断提质升级,为货物运输、口岸通关按下了“加速键”。
今年上半年,长沙集星码头新引进了一台大型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这座橘红色的“钢铁巨人”具备吊具下起重量41吨、江侧悬臂外伸距28米的技术能力,有着6箱宽的大跨距,单机即可完成过去需船舶反复调头的复杂作业。
“经过测算,新门机起升速度比原有设备快10 米/分钟,速度提升了60%,将码头的作业台时量从每小时28箱提升到了30箱。”长沙集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部现场班长张敦才介绍道。
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口岸建设推动港口运营全链条升级
在长沙集星码头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正运用智能集装箱操作系统,对码头船舶配载、堆场调度、作业指令等进行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不远处的堆场与码头间,集装箱运输车辆在智慧闸口前“刷脸”,就能快速通关。
长沙集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全克军表示:“作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我们始终将装备智能化作为效率提升的核心抓手,持续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我们的现代化中控调度室,24小时实时监控全港设备运行,通过数据中台赋能智能决策。我们还在持续推进集装箱‘网上营业厅’建设,实现24小时线上业务一站式办理,全面提升码头智能化水平与对外服务功能效率。”
智慧口岸+多式联运,持续助力长沙“通江达海,物流全球”
紧邻京广、沪昆、渝长厦高铁,与多条高速公路及107国道相连,距全省最大的铁路货运枢纽站仅3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40公里,水上与长江干线港口相通……众多“邻居”,让长沙集星码头成为“多港”(水港、陆港、空港)、多式联运、多枢纽资源聚焦地。
“当前,我们正紧扣‘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核心使命,重点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集散中心的改扩建项目,建设多式联运生态闭环,深度融入城陵矶港口集团‘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体系,强化港航货、公铁水全程物流供应链中心建设。”长沙集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全克军向记者透露。
未来,长沙集星码头还将持续提升“铁水联运”作业能力、转运接驳效率,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无缝对接;同时加强水运集装箱相关方的协同发展,提升货代、箱管、航线、多式联运“四项”核心能力。长沙集星码头还将顺应湖南省港口大整合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宽业务版图——提供国际国内货运代理、多式联运、全程供应链服务,以及由港口延伸的网络货运配送业务,持续助力长沙“通江达海,物流全球”!
来源:长沙物流口岸
编辑:余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