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到2025年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1000万个,实现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为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任务。相关人士指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的需求十分迫切,且空间巨大。此次出台的《规划》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线,围绕工业、社会生活、农业三大领域提出了主要任务,有助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约26%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20年我国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了约2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继续大幅下降,单位GDP用水量降低28%。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6%。再生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50%;废纸利用量约5490万吨;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替代62%品位铁精矿约4.1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1450万吨,占国内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3.5%,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为325万吨、740万吨、240万吨。
上述负责人表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减少产品的加工和制造步骤,延长材料和产品生命周期,提升产品的碳封存能力,减少由于开采原材料、原材料初加工、产品废弃处理和重新生产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数据显示,以废钢为原料相比以铁矿石为原料炼钢,生产1吨钢可以减少约1.6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国2020年废钢利用量约2.6亿吨,仅此一项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16亿吨。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对国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综合贡献率超过25%。
部署多项重点工程和行动
成效大,挑战仍不少。此次出台的《规划》提出,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仍面临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回收设施缺乏用地保障,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大宗固废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
聚焦问题,《规划》提出针对性举措,部署了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包括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等五大重点工程,以及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等六大重点行动。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认为,《规划》紧扣长期困扰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顽疾,精准破解行业重点难点问题,例如,广大再生资源经营者因相关设施没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导致经营车辆路权难以保障等现象。对此,《规划》提出放宽废旧物资回收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并规范管理,保障合理路权,为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提出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目标
措施给力,目标明确。国家发改委介绍,《规划》充分考虑了主要资源消耗量、废弃量、回收利用水平、各项工作基础等情况,提出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目标。
在定性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定量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 60%,废纸利用量达到6000万吨,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为推动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规划》明确了保障政策,如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标准,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领域重大工程的投融资力度等。国家发改委提出,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协调指导,压紧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记者 邱海峰)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邱海峰
编辑:朱婷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