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粮食,多年以来一直是非洲面临的一大问题。如何破解粮食供应难题,帮助非洲民众摆脱饥饿威胁,是非洲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一大诉求。
在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肯尼亚、尼日利亚、几内亚、赞比亚、马里、利比里亚、多哥、布隆迪、塞内加尔、几内亚比绍等非洲国家,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专家扎根当地,与当地人民分享杂交水稻种植经验、技术。
一粒粒中国杂交水稻的种子,被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帮助当地农民实现粮食增产、收入增加的梦想,寄托着非洲国家粮食自给自足的希望。
丰收季节来临,当地民众手捧杂交水稻,满心欢喜。人民日报记者吕强摄
典型案例
为提高水稻种植产量,中国企业将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资源引入非洲多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水稻旱直播、水直播、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等多种模式,助力非洲国家粮食增产,给当地企业和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一粒种子,鼓起了当地人民的“米袋子”,也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
马达加斯加 湖南杂交水稻飘香
位于非洲大陆以东、印度洋西部的马达加斯加,面积59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岛。2017年全国总人口为2557万,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提高水稻产量,满足国内粮食需求是促进马达加斯加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袁隆平院士(右前一)与时任马达加斯加农业部秘书长菲勒贝(左三)、时任农业部农业总局局长马米(左二)在长沙杂交水稻田间考察。
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在3年时间内,为非洲援建10个有特色的农业示范中心。湖南省农科院凭借在杂交水稻技术方面世界领先的科技优势,2007年8月,获批承担“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作为援非十大农业示范中心之一率先启动。
2020年,在疫情和旱情的双重考验下,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的专家团队顶住压力,帮助当地人实现了增产增收。
2020—2021年度种植季,马达加斯加政府已经采购中国杂交水稻种子500吨,在全国水稻主产区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艳萍表示:希望我们的中国杂交水稻继续在非洲马达丰产增收,让更多的非洲民众吃上中国优质大米。
莫桑比克 中国在非洲最大规模水稻项目圆满完成水稻种植
莫桑比克万宝农业园始建于2011年7月,是目前中国在非洲最大的水稻种植项目,也是中莫两国产能合作的13个重点项目之一。
日前,中国铁建所属中铁二十局合作管理的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圆满完成了第四季水稻种植工作。
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管理人员为合作种植户传授经验。
本种植季中,该项目在修复上一季3.7万亩农田的基础上,新增复垦农田3000亩,使水稻种植总面积突破4万亩。
中铁二十局在管理期间,将该项目打造成为以大米种植为主、多种粮食及经济作物种植为辅,集农田开发、粮食生产、仓储、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
乌干达 荒地成万亩良田规模化种植水稻
东非高原乌干达,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光照充足,在当地稻米种植被认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产业。
中国专家带动当地人种植水稻,将荒地打造成万亩良田,打造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园区运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了“全年播种、全年收割、全年销售”的农业流水线生产模式。
赞誉和好评
多年来,来自中国的农业专家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多个适合非洲国家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并以“授人以渔”的方式,教授当地农民种植经验和技术,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广泛好评。
新版马达加斯加货币上印着中国杂交水稻。
2010年6月16日,马达加斯加总统签署命令,授予湖南省农科院驻马达加斯加技术组专家“国家勋章”和“骑士勋章”。
布隆迪将中国杂交水稻示范成果列入“2018国家发展重大成就”。
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部长吕西安·拉那利维鲁
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很多国家粮食进口面临困难的背景下,杂交水稻为马达加斯加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中国的杂交水稻帮助我们缓解了粮食问题。受益的不仅仅是马达加斯加,而是整个非洲。
莫桑比克前总统格布扎
在考察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时,格布扎高兴地将产自此地的大米命名为“好味道”。如今,“好味道”在莫桑比克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布隆迪环境与农牧业部常务副部长恩多瑞马那·伊曼纽
这是布隆迪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步,我们非常信任中国的水稻品种和中国专家的技术。我们要把农民们动员起来,推广到全国去,我们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就大有希望。
布达卡农民Sagula Robert
我种了20多年的水稻,这是我见过最高产的水稻,我相信中国杂交水稻,相信中国派来的专家,感谢中国政府。从此以后,我要改种中国杂交水稻。有了钱后,我要把几个孩子送到大学,还打算把现在的房屋拆掉,修一套新房,享受美好的生活。我希望有机会去中国学习杂交水稻和其他新的农业技术。
重大意义
中国为什么要在非洲发展杂交水稻,又有何深意呢?
正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For the welfare of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s one of my lifelong wishes(造福世界人民 是我的毕生愿望之一)。”他希望,可以用杂交水稻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解决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和科摩罗四国代表塔拉帕特里克表示,中国专家带领当地农民种植杂交水稻,成果喜人。这样的技术应该被推广至更多非洲国家,支持非洲应对粮食安全问题,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零饥饿”愿景增添信心。
一粒米背后,凝聚着中非在农业尤其是水稻合作方面的发展愿景和潜力,将极大推动非洲国家的粮食生产,解决非洲人民吃饭的大问题,为巩固和提升非洲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挥建设性作用。
来源:中非经贸博览会
编辑:罗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