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浙海油6”号轮装载的4500吨低硫燃料油日前通过输油管道进入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公司出口监管仓库。
姚 峰摄(人民图片)
在海南自贸试验区海口港,来自卡塔尔的平行进口车停靠在滚装货船旁。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摄
日前,位于河北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的盛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操作工业机器人,抓紧生产一批出口美国、德国的高端智能装备零部件。
武志伟摄(人民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自贸试验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
改革开放政策加快落实。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推出32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市复制推广;河北自贸试验区在营业性演出、增值电信、印刷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辽宁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惠及千余家企业……
外贸外资领域捷报频传。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汇丰集团开建其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培训基地;在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日本参天制药新建全球最大眼科制药基地项目完成签约;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复工率达100%……
从南至北,由东到西,18个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的脚步未停,不断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注入活力。
复工复产,直面难题出实招
已经复工一个多月,汉高乐泰(中国)有限公司的产能稳步恢复。“目前,我们正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把产量补上来。”公司行政部经理刘颖群说。
复工之初,这家位于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的德资企业遇到了不少困难,订单难以按期完成。刘颖群介绍,这时候,烟台片区相关部门上门服务,手把手指导,帮助公司2月10日就顺利复工。特别是帮助协调深圳、河南、上海等地的上游供应商所在地政府,批准4家供应商提前复工,保证了铝封膜、注塑管、铝管等物料的供应,上亿元订单得以按时保质执行。
在厂区驻扎指导、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协调班车解决员工跨区上班问题、推动供应链和物流正常运转……防疫期间,烟台片区帮助诸多像汉高乐泰这样的外资企业解决了复工复产中的难题。截至目前,片区内外资企业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
推动复工复产,各大自贸试验区纷纷针对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解决“防护难”。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对新研发成功并经认定可量产的疫情防控产品,优先推荐申报政府科技项目。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利用海外仓集货功能,进口防疫用具,并免费为生产企业职工提供2000余套防护物资和消杀设备。
——解决“办事难”。陕西自贸试验区中心片区一家生鲜产品配送运营中心项目仅用1天时间就拿到了电子证照。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不见面”审批占全部业务的98%。
——解决“用工难”。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全程集中护送有就业意向的务工人员到企业厂区,实地参观,沟通待遇,打造“家门口就业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联合有关方面搭建跨行业“共享员工”服务平台,10余家企业入驻,缓解了招工难题。
——解决“融资难”。河北自贸试验区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外贸、外资企业信贷供给,协调有关部门优先处理因疫情导致的理赔需求。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为帮助无纺布原材料——聚丙烯生产企业迅速扩大产能,协调银行“急事急办”,在1天内完成1亿元贷款审批。
——解决“履约难”。云南自贸试验区出台“暖心十条”,提出强化法律服务,因疫情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企业,可以适当延长合同履行期,具体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河南自贸试验区积极与省贸促会对接,出具不可抗力证明,解决企业受疫情影响无法如期履行国际贸易合同问题。
“目前来看,自贸试验区务实举措回应了企业诉求,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副司长袁园说,截至3月12日,20多个自贸试验区片区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到或接近100%。
吸引外资,大项目相继落地
日前,总投资1600多亿元的59个项目集中动工签约活动在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举行,涉及多个外资大项目,汇丰首家全球培训中心是其中之一。
据悉,作为汇丰集团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培训基地,南沙“汇丰全球培训中心”项目的总投资额预计将超过1.5亿美元。根据初步规划,培训中心将在2024年投入使用,届时每年能为大约14000名汇丰亚太区员工及全球高级管理层提供培训。
“作为汇丰重要的战略市场,中国经济发展蕴含的巨大潜力以及在金融科技上的领先发展令全球瞩目。”汇丰亚太区行政总裁王冬胜表示,“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位置,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节点,可为我们更好地利用粤港澳三地的资源支持集团人才发展战略提供便利。同时,我们也希望汇丰在南沙的培训中心能成为大湾区金融业的知识枢纽,为粤港澳三地金融人才日趋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带来助力。”
尽管面对疫情冲击,各自贸试验区在外资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方面并未松劲。陕西自贸试验区推进“不拉手”线上签约,疫情发生以来,以线上云端模式落户了16个项目。上海自贸试验区2月25日组织一批外资重点项目集体进行了“云签约”,涉及供应链管理、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资产管理等21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7亿美元。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路演模式,不断完善云端智慧招商平台,自2月15日以来举行两次线上签约活动,共签约10个项目,总投资168亿元,包括总投资1亿美元的一个中国总部项目。
从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自贸试验区表现不俗。其中,上海、广东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分别增长13%和12.8%,海南、福建、浙江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增速更是分别高达230.2%、149.5%和140%。
“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也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重要阵地。”袁园表示,目前,自贸试验区外资项目顺利落地,外向型优势进一步凸显。
制度创新,营商环境再优化
在江苏自贸试验区,一项新制度最近正在酝酿。江苏海事局与南京市江北新区日前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提出在自贸试验区探索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争取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设立“江苏南京”船籍港,放开船舶所有人注册资本限制。
“开放国际船舶登记业务,设立‘江苏南京’船籍港,对于江苏自贸试验区以及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江苏海事局二级巡视员葛同林说,落实开放国际船舶登记业务后,在自贸试验区内,船企将不受船舶所有人注册资本中中资不得低于50%的限制。江苏还将争取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授权,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外国船舶检验机构开展中国籍船舶入级检验业务,并逐步放开船舶法定检验业务,方便船东选择船级社进行船舶检验,形成高端航运服务集聚效应。
根据备忘录,江北新区将研究出台外资和合资航运公司入驻自贸试验区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活跃船舶、货运、客运、科技、劳务、资产、信息、知识产权等交易市场,做大航运交易体量,注重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积极推动申请综合保税区,最大限度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排头兵”,自贸试验区继续加快推动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云南自贸试验区提出,试行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制度,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的试验用特殊物品的检疫查验流程;广西自贸试验区提出,依照自由贸易协定安排,推动实施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和原产地预裁定制度;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明确,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实行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业务的先行先试,实现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
商务部表示,将加大对自贸试验区差别化探索的支持力度,在特定领域开展更多系统集成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压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自贸试验区探索建立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加大探索。
“同时,还将持续做好复制推广工作。及时梳理总结,形成更多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向全国释放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制度红利,带动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袁园说,此外,支持各自贸试验区落实各项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培育壮大外向型经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外贸外资企业在自贸试验区的集聚效应。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朱婷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