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李治 实习生 于译凯
长沙创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离不开一个“神秘推手”——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这家机构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长沙市政府友好协商共建,为智能制造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提供助力。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秘机构呢?春节过后,记者走进了位于长沙高新区的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和其孵化的企业——湖南苏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几秒钟测量体型,苏科智能改变服装行业
几秒钟完成精准量身,一分钟试穿几十套衣服,最快两小时可以拿到成衣。记者在湖南苏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探访时,真切地感受到:该公司正在改变服装行业的节奏。
通过苏科智能的智能量体试衣定制服务平台,顾客体型的数据被快速计算出来。虚拟空间即生成仿真电子立体模特,搭配试衣。
该公司商务负责人王鹏拿出手机展示,通过正面、侧面、背面3次拍照,即可秒算出胸围、腰围、臀围、小腿围等35项参数,精确度超过98%。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量身获取参数至少要用10分钟,定制服装从下单到成品需要20天左右。现在,用户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设计师沟通并进行调整,还可手动输入数据进行微调;设计师也可以用软件终端来调试和设计。
智能量体试衣定制服务平台可与服装企业有机对接。通过用户的试衣体验和购买情况,沉淀用户消费行为大数据,帮助服装企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新款推送;根据消费者喜好来预测下季爆款;实时掌握库存信息,对热销款快速翻单。
王鹏说,中国仅工装定制市场就有4000亿元规模。如果能将量体、选样、制版、试衣这几个步骤简化到手机端,预计可节省近百亿元的成本,这正是苏科智能的使命与愿景。
春节前夕,湖南本土知名制衣企业圣得西与苏科智能敲定合作,携手把“互联网+服装定制”变成现实。此外,苏科智能还正在和省内外众多服装定制工厂协商合作,预计每年能为服装定制工厂量体30万人次。
苏科智能,就是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孵化的新型智能制造企业。
苏科智能创业团队来自于国防科技大学,拥有较强的技术积累和科研攻关能力。但在商务运作、市场开发等方面,初创时还缺乏经验。长沙高新区和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在场地、手续代办、优惠减免等方面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让企业和创业者快速健康成长。
“工业云平台”覆盖全市1600多家企业
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2015年10月挂牌成立。据副院长胡单介绍,该院创立的“初心”,就是为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提供顶层设计,是全市智能制造的推进机构,助力湖南制造强省建设。
依托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长沙成立了“2025智造工场”孵化器。和苏科智能一道“面世”的长沙麦斯森无人驾驶系统,已经应用在中国中车无人车系统中。
近两年,“2025智造工场”共组织50余次交流学习活动,19期专家讲堂,累计参加的企业达1200家,参与学习人数高达5000余人次。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还经过多次专业的孵化项目评审会,成功为本地筛选了42个智能制造领域双创项目进行孵化。
“一位大学毕业生创业,想做一家手机企业,可以通过我们找到设计师,找到厂家生产和市场推广团队,甚至包括投资。这种模式可以满足很多个性化的定制需求,降低创新创业各项成本。”胡单说。在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架构的长沙“工业云平台”上,企业将来碰到各种疑难问题,都可以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模块;和在网上逛“淘宝”买衣服一样,为创新创业加载加速度。2017年,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荣获“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双创示范平台”“工信部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并成为中国电子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核心支撑单位。
2017年,长沙工业平均每1.3分钟一台新车下线,平均每周引进一个投资过10亿元的制造业好项目,平均每月新增一家A股上市公司……长沙的智能制造工作得到了国家部委的高度评价,这有研究总院的一份功劳。
两年多来,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整合央企和国际国内高端资源,为长沙智能制造提供重要的智库支撑,为存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诊断、咨询、改造等服务,打造智能制造创新生态体系。通过长沙“工业云平台”,探索解决长沙市乃至全省制造业信息化难题,提升工业企业,尤其是致力提升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加速了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长沙“工业云平台”目前初步形成了按需服务的协同智造产业平台,已覆盖全市1600多家企业。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治 于译凯
编辑:刘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