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非情】当非洲小伙伴遇上湖南的剁椒鱼头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郭薇灿 编辑:刘秋平 2018-09-06 10:58:4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郭薇灿 长沙报道

  黄皮肤和黑皮肤的碰撞,激发出“非”常生活的火花!

  有人说,中非关系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就是中非民间交流的故事。果实里蕴藏着希望、丰收、甜蜜、幸福……

  对非投资论坛发生在丰收的季节,带着彼此的祝福,红网时刻记者带您一起去品尝这些果实。

来自乌干达的弗朗西斯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画家,来到长沙后,他想把湖南元素运用到自己的画里。

游客在非洲文化园里的壁画前合影留恋。

戴安娜与她的中国茶。

  非洲朋友的第二故乡

  热情奔放的非洲舞蹈、栩栩如生的非洲动物、古老神秘的非洲壁画……刚进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沙坪小镇的河村乌干达非洲文化园,一股浓厚的非洲风情文化扑面而来。

  “你扭得几好得咧!”非洲雕塑园里,非洲姑娘戴安娜正在教数名游客跳舞,时常从她口里蹦出几句长沙话,引得周围人一阵欢笑。

  戴安娜今年27岁,来自非洲东部的乌干达共和国。7个月之前,她和其他几名小伙伴一起来到长沙,在河村文化园从事表演工作。“这是个么子地方啰!玩不玩得下去哦?”戴安娜调皮地耸耸肩,吐吐舌头。

  一开始当然是当头棒喝,湖南人爱吃辣,戴安娜刚来几乎是被辣得开不了口,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她开始觉得“辣椒就是久别重逢的情人”。“长沙的剁椒鱼头,太赞了!”戴安娜说,“步行街、橘子洲头,臭豆腐,我爱这里的一切!”

  闲暇之余,戴安娜总是要和园区的湖南工作人员搭讪,“我是想学中文,汉语可以让我交到更多朋友。”如今,她已能和地道的老长沙简单交流。聊起湖南的趣事,戴安娜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冬天,在家乡没有穿毛衣秋衣概念的他们,只知道把一件一件外套往身上套,把自己裹成一个“大粽子”。

  河村非洲文化园的创始人王森波,自2005年进入非洲工作开拓,累计在非洲工作创业已12年,其足迹遍布大部分的非洲国家,并且实地在赞比亚、南非、肯尼亚、乌干达等国落地多个双边项目。

  “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越来越多像我这样在非洲打拼的湖南人,开始书写自己故事。身为湖南人一定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湖南建立了解非洲的窗口,为非洲朋友打造在中国的第二故乡!”王森波说。

  2003年4月,乌干达共和国总统府所在地——恩德培市与长沙缔结友好城市,双方明确将在农业、矿业、能源电力、园区、旅游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经贸合作。河村乌干达文化园项目只是乌干达与湖南合作中的一部分,目前乌干达正在积极协调开通北京、长沙与恩德培市之间的直航。

回国前,马达加斯加羽毛球国家队在益阳奥林匹克公园体育馆合影。

集训期间,中方教练指导马达加斯加羽毛球运动员练习。

  湘非体育“羽”球有约

  这几天,曹允的QQ群总是在跳,那是他非洲的学生从地球另一端发来的,“马达加斯加羽毛球国家队才从我们这里做完培训,他们在问我们全运会的成绩,并关注对非论坛。”

  今年4月,马达加斯加国家队的18位运动员和2位教练员,在中方教练的指导下,在益阳进行长达四个月的集训,曹允是带他们的教练。

  马达加斯加队原来没有国家队这个概念,队伍多以俱乐部形式存在,全国仅有不足100位从事羽毛球运动的球员,其中不少是一边上学,一边打球的学生。来华之前,中国就曾经派教练到马达加斯加,对当地一大批运动员进行了一个月的集中训练和指导。训练后,当地球队再根据相关选拔原则,最后选出18位运动员组成队伍前来中国。

  集训期间,语言障碍是一大困难。马达加斯加的官方语言是法语,尽管部分运动员能说英文,但教练和队员的沟通仍然需要法语翻译协助。由于很多羽毛球专业术语在英语中比较通用,但在法语里则比较少见,为此中方教练和马方教练连续工作了不少时间,在两位翻译姑娘的帮助下,把专业单词和词组进行重组,翻译也加班加点背诵记忆,终于让训练顺利进行。

  马达加斯加队的队员基本都是首次来到中国,他们十分兴奋,会利用周末出去走走。男队员夏克洛目前仍在马达加斯加上大学,主修旅游专业,在当地的羽毛球俱乐部一周训练两次。他的妹妹、弟弟和表弟也都在这次的集训队里,称得上是当地的“羽毛球世家”。夏克洛表示,很开心能来到中国这个旅游宝库,刚到湖南时候,他并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和偏辣的食物,但慢慢地,他已经爱上了辣食,他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能来中国。

王菲与她的学生们。

  湘妹子的非洲梦

  这次回家,王菲有个新梦想:“有一天坦桑尼亚的人民,以会讲中文为荣!”

  王菲是在这次对非投资论坛召开前夕回国的,在坦桑尼亚,她一直在致力于中文的推广。

  2007年,王菲还在湖南师范大学就读时,就在学校开办了英语补习班。期间,她认识了留学生爱德华,从此他们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变化。2010年,两人结下了中坦之缘,为了这段异国情,王菲去到了位于印度洋彼岸的达累斯萨拉姆。

  回忆起从前,王菲总是面带笑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当地的女人出嫁前,都要举行一次“厨房派对“,由家中年长的女性教授结婚后怎样做饭,怎样做好妻子,并且赠送厨房用品当礼物。王菲说,这些传统和中国很是相似,但坦桑的英语教学和英式教学传统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丢。”王菲说,她反复告诉儿子,将来一定要会说中国话,写中国字。

  随着中坦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加深,2016年,坦桑政府正式将汉语教学纳入正式的教育体系中,在孔子学院和教育部的共同努力下,部分坦桑中学成为了汉语教学试点。

  祖国的强大,增强了王菲的“野心”,她不仅让儿子学习中文,还想让更多的坦桑孩子感受到中华文字的魅力。“一定要找到一所学校,然后慢慢推广。”王菲说,这个信念,她对自己说了无数遍。

  一次机缘巧合,王菲结识了Laureata国际学校的董事长。双方相见恨晚,2017年7月起,王菲正式接手了Laureata国际学校的小学和中学部。

  “我想从国内引进最地道的汉语教材,从一年级开始教,并且从孔子学院和国内聘请专门的汉语教师。”王菲说,语言是中非人民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桥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商务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