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企“出海”亟须营商服务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 编辑:刘秋平 2018-03-20 14:51:54
时刻新闻
—分享—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5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除了大型国有企业承建国外的大型项目之外,民营企业不断发力,谋取新突破。据报道,在“一带一路”企业影响力排名前50的中国企业中,民营企业占42%,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俨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热情高涨、活力四射、队伍庞大的生力军。因此,如何让民企在“一带一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走得更舒心,显得十分重要。对此,两会期间参会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来自经济界、全国工商联的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产能合作的“新通道”。他们说,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将国内产能和资本带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去的同时,也将优质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引进来,这对于促进国内产业技术换代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国家整体影响力意义重大。

  不过,由于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民企是自发的、零散的、碎片化的孤军奋战与单打独斗,因此,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对外投资政策不完备,民营企业面临严格的项目审批、资本与外汇管制的限制,难以获取财政资金扶持与融资贷款支持。二是中介服务体系和中间组织不健全,民营企业海外发展难以获取法律、会计、风险评估、投资信息等方面服务。三是风险规避措施不完善,民营企业难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完善的投资争端解决、境外投资保险、国际经贸仲裁等服务。四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准备不足,人才匮乏,获取信息难,经营管理跟不上,行为不规范,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

  对此,全国工商联在提案中建议从开展“一带一路”业务培训、发挥亚洲并购协会作用、组建主要路径的外国商业联盟、搭建“一带一路”信息平台、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政策扶持体系等5个方面着手,帮助民企更好地“走出去”。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站在企业家角度提出了成立“一带一路”服务中心的建议。他认为,在原有驻外使领馆重点支持的同时,可成立“一带一路”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基石建立起综合服务平台,助力民营企业进行国际业务拓展合作。“一带一路”服务中心应该建立与政府各相关部门、民间商会、金融保险机构等各方的联席机制,收集整理境外投资项目信息,并建立“出海”项目库,及时组织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推介对接;“一带一路”服务中心需要参与指导、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防止无序和恶性竞争;“一带一路”服务中心还可以支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相互配合,在产业、业务上分工协作“走出去”,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雷军认为,“一带一路”服务中心应该更积极地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司法、商务、劳动等部门磋商合作机制,在重大事件和日常经贸往来中,进一步保护国家利益,以及中国企业和公民的经济利益和人身安全。此外,也应协助加强出境民企人员安全培训,加强安全信息预警工作,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积极主动构建当地安全机制等,宣传贯彻我国现有领事保护制度。在这种平台下开展有效的培训指导机制,将帮助新兴企业及员工在“出海”过程中规避不必要的安全风险,减少企业损失。

  “民营企业天生对市场环境敏感,经营方式也更灵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能充分发挥极强的创新意愿和能力,把更多产品和服务提供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广大消费者。这将有助于扩大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塑造‘中国制造’品牌。”雷军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商务频道首页